【高信百诺】冬去春来,静待花开
来源: 发布时间:  2024-01-06

【高信百诺】冬去春来,静待花开


2023全年A股维持弱势震荡,标志性的3000点也被跌破。走势上表现出的贫弱,反应的是背后信心的溃散,包括从三季度开始的外资全面撤离。这种内外部共同用脚投票的举动,历史上并不多见,但也可以理解,毕竟贯穿全年的基调是对经济复苏和强刺激政策的高度期待,而实际情况却是数据包含隐忧,政策收效甚微,叠加各种国际性和我们自身的非市场化不确定性因素,A股表现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最弱实属一言难尽。临近年底的高频数据显示,经济复苏动能未见提速迹象,继续处于复苏通道,但主要指标并未显示出加速,制造业PMI继续下行,核心还是需求太弱。这也反应出,我们的政策在刺激需求方面一直是缺失的,或者是因为没有意识到,或者是意识到了但无能为力。简单的总结就是,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去观察,有太多负面因素尚未消化,但如果从整体的宏观视角去看,资本市场在全局中的作用并没有那么重要,局部矛盾要服从整体性利益,A股存在某些夹缝中的机会,周期性行业来自向下阶段的集中度提升,超跌价值型品种面临重估,以及部分题材类个股的发挥。


从基本面来看,宏观经济修复遭遇波折。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,伴随着管控放开,投资者预期不断好转,2023年一季度宏微观基本面都明显修复,PMI位于容枯线上,A股表现也相对积极,但从二季度开始国内基本面修复有所停滞,制造业PMI自2月触及52.6%后便震荡下行,11月为49.4%,12月则跌到49%,仍处于荣枯线下;另外,年中以来CPI和PPI同比的修复趋势都出现了阻碍,11月CPI同比继续回落至-0.5%,PPI同比回落至-3.0%,整体反映了居民部门、企业部门需求恢复,仍需政策继续发力提振内需。从资金面来看,股市整体呈现存量资金博弈的局面。外资年初明显流入,但8月后大幅流出,并延续至今。年初时受疫情影响逐渐消退,叠加地产供给端迎来政策等因素影响,美债利率大幅飙升,23年10月下旬时十年期美债利率上升至接近5%的水平,这一期间外资开始明显流出,8月以来至今最大净流出额已达2102亿元。全年来看,截至23年12月下旬,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额仅250亿元,为2014年陆股通开通以来的次低值。内资方面,受A股市场弱势影响,赚钱效应减弱的影响,公募发行难见起色,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为3024亿元,为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,远低于21年的2.2万亿,也低于22年的4694亿元,说行业进入寒冬亦不为过。


2023年,对悲观者是奖励,对乐观者是惩罚。进入2024,我们看到一部叫《年会不能停》的电影悄然大火,说的是打工人反向整顿职场的故事,抛开电影本身的夸张虚构成分不谈,能火这件事本身说明其中传递的价值观迎合了当下市场的需求,就是拒绝个体无脑奉献,价值重心回归自我。所以,注重向内修炼,平衡个体感受,反对消耗式竞争内卷,以自我愉悦和幸福感为导向,才是真正的社会强音。迁移到资本市场来看,大环境无从改变,但企业自身在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方面,存在很大差异,这其中也必然孕育着一定程度的投资机会。估值角度方面,白马成长板块性价比逐渐凸显。受持续的行情调整影响,当前白马成长板块的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。以茅指数为代表,动态PE为18.2倍,处于2016年以来23%分位,处在历史较低水平。需要注意的是,“历史较低水平”只能作为参考性指标,毕竟历史也是曾经的现在和未来,核心还是低估值中隐含的潜在回报。可能的路径是,在周期向下的过程中,80%甚至更多的竞争对手退出,而龙头的份额或集中度在不断提升,研判的方向是现金流的质量和用途;此外,也不能唯估值而论,虽然百亿年生命周期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,但是以人性驱动的市场会有,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,迎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供给,还有处在萌芽中的伟大等等,都有机会粉墨登场。


2024年,有几个简单的预判。首先,全球资本开支周期有望继续上行,国内将率先进入第二库存周期主动回补阶段,不排除出现小阳春的可能。国际资金流动有望平缓,美联储紧缩已至尾声,大概率开启降息通道;国内或将呈现“稳货币宽财政”的政策组合,其中如果宽财政能成为现实,将是对经济和资本市场最为直接的利好。企业盈利有望迎来触底回暖,但会出现明显分化,优胜劣汰之后,领先企业的优势会进一步提升。A股在整体估值下行中,赔率优势在不断累积,虽然目前看不到走出底部的迹象,但个股层面的机会依然存在,受制于预期不高以及北向资金的反复,整体性机会不大,而局部超预期的机会可能时有发生,如传统行业的困境反转,新兴产业的盈利跨越,过去受政策打压而迎来产能出清价值重估的部分行业等。总之,我们有一定的信心,且并非出自盲目乐观,而是从逻辑和常识出发,因为2024的起点较低,惯性上会降低预期,但落实到投资上,隐含回报的确定性让我们始终抱有期待。